头条新闻

 广州分院多项成果获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凯发k8官凯发k8

发布时间:2024-10-17

 1017日上午,广东省科技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颁发了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在广东省科技奖励提名和申报工作中再创佳绩,广州分院各单位(第一完成单位)共有13项成果(人)获奖,包括突出贡献奖1项,自然科学奖一等奖3项,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充分展示了广州分院系统单位近年来在地球科学、生命健康、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等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岩石学家徐义刚获得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徐义刚院士扎根广东工作近30年,恪守科研道德,爱国敬业,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国家973项目、中国科学院b类先导专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以及国家基金委首批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课题,在大火成岩省和地幔柱、克拉通破坏、东亚大地幔楔等前沿方向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发表国际sci论文260多篇,google scholar 引用26000余次,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五项;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士、国际地球化学会士和美国地质学会会士;他提出并践行五好/室建设理念以及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科研文化,极大提升了平台建设水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十余年间新增基金委创新群体5个,杰青17名、四青人才24名,领衔组建了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深地卓越创新中心,推动了我国深地和行星科学的发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强研究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南海近岸鱼类的进化基因组学及其环境适应机制研究获得2023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项目瞄准国际海洋生物学的科学前沿,针对南海近岸生境退化与生物多样性衰退的困局,聚焦南海近岸重要鱼类的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等核心科学问题,建立了海洋进化基因组学和分子生态学为基础的研究思路,在鱼类的环境适应调控机制、重要性状演化机理等方面获得了新见解。成果推动了对海洋物种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与原理的深刻理解,并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及其邻近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刘陈立研究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生物有序性的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获得2023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项目针对合成生物学中缺乏理性设计能力这一核心瓶颈,为构建稳定合成多细胞系统、预测物种迁移定植的最优策略等问题提供了基础理论指导;突破了领域内半个多世纪以来的经典理论框架,为理解细菌细胞生长、复制、分裂的协同机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推动了定量合成生物学这一新学科的提出,提升合成生物系统的理性设计能力。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唐永炳研究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双离子电池器件及关键材料研究获得2023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该项目围绕新型储能机理、关键材料设计、电池体系拓展等方面,发明了基于我国丰产元素的铝-石墨双离子电池体系,兼具宽温域、低成本等优势,突破现有储能技术难以兼顾高比能与高功率的难题,解决了双离子电池材料关键共性问题,电池循环寿命大幅提升,并将该储能机理拓展到钠、钾、钙等体系,为发展我国丰产元素储能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吴新宇研究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人--环三元协同的智能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2023年度广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该项目在人体运动意图长时连续在线精准感知、人-外骨骼系统的深度相容、多种混合复杂地形的实时精准识别等方面实现一系列技术突破,研发的7大类、16套外骨骼系列样机,取得了多项医疗注册证,应用在医院和康复机构、消防支队、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等,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此外,分院系统单位还获得了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科技合作奖1项,青年科技创新奖3项。


获奖代表合影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