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精品培训项目“2024年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精品培训班”举办-凯发k8官凯发k8

发布时间:2024-10-09 作者:scbg 来源:华南植物园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24年9月,中国科学院人事局精品培训项目“2024年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精品培训班”在罗霄山脉北段九岭山区域(江西铜鼓县)举办。

    本届培训班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共同主办,宜春市铜鼓县林业局、铜鼓县茶山生态公益型林场和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协办。培训班开放报名第一周就吸引了全国30个省区市576名人员报名。经严格审查,最终来自54个单位的77名学员参加了线下培训班,其中38人来自保护区(林场)、7人来自海关、5人来自森林公安局。本届培训班除华南国家植物园的专家外,还邀请了来自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南昌大学、深圳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的6位专家参与指导。

    9月23日上午,“2024年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精品培训班”野外培训在江西铜鼓汤里开班。开班仪式由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涂铁要副馆长主持,铜鼓县林场管理中心唐均成副主任,华南国家植物园继续教育主管曾文生主任和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运营主管卫晓毅老师分别致辞。随后,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罗世孝研究员通过对标本馆介绍对标本的概念、标本对生命科学研究的意义及标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进行了讲解;南昌大学的刘以珍副教授介绍了江西植物与植物的概况;华南国家植物园的曹洪麟研究员以“植被与植物样方调查”为题,指导植被多样性研究与植被调查实践。24日上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李波研究员讲授了蓼科植物的分类与鉴定特征,深圳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严岳鸿研究员阐述了蕨类植物的多样性与鉴定特征,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童毅华副研究员则解说了中国竹类分类概况和竹类标本采集方法。培训采用上午理论课学习与下午野外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老师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传统方法与新技术相结合,由浅入深地指导学员们进行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

    学员分成6个小组进行实操培训,其中第六组为海关与公安学员专项组。学员们在18名导师的带领下,深入九岭山(铜鼓)进行野外植物的辨别与鉴定、植被与植物样方调查、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等实操,并利用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开发的“生命网格biogrid ”app进行记录与鉴定。新颖的考核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在三天实践中超额完成了每人至少50号植物采集信息记录的既定目标;在90分钟的考试中,所有学员均顺利完成40种规定植物的识别与鉴定。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培训模式中,学员们知行合一,收获满满,记录了五千多条植物信息,记录与识别植物七百余种,学会了亲手采集和压制植物标本,以及建立项目和管理项目数据。

    来自秦岭国家植物园的徐哲超获得学员考核一等奖,来自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的肖粹、铜鼓县林业局的郑煜蒙和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黄琴获得二等奖,来自铜鼓县林业局的雷蕾、岳西县国有林业总场的祝霞灿、佛山海关综合技术中心的吕文刚和广东省森林公安局的姜一鸣5人获得三等奖,还有来自长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朱豪飞、郴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的禹靓倩、广西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的陈柏成和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的灭热依·哈布德初克尔等10位学员获得优秀奖。

    本届培训班在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的支持下,首次开展理论前置式教学试点,即邀请继续教育网的老师来华南国家植物园提前录制好6门适合线上教学的课程,免费向报名人员及中国科学院系统所有人员开放,所有参加野外实训的学员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线上课程学习。线上课程内容包括:中山大学廖文波教授主讲的罗霄山脉地区植物区系孑遗性特征和植物宏观辨识四原则——或途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李波研究员主讲的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及新类群的发现与发表,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副馆长涂铁要主讲的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压制,华南国家植物园曾佑派工程师主讲的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其辨识和华南植物园徐洲锋工程师主讲的植物标本信息的智慧采集、管理与共享。

    9月14日,“2024年植物标本采集与鉴定精品培训班”专题课程在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平台上线,9月19日所有参加野外培训的学员都完成了线上课的学习。截至9月30日,已有超过2700人次参与线上课程学习。因反响热烈,国庆假期期间,线上课程在华南国家植物园标本馆公众号,生命网格公众号和华南国家植物园公众号等相关平台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

野外植物识别与标本压制实操培训

培训班合影





附件下载:

网站地图